时间
2014年5月15日-2014年7月15日
地点
上海科技馆2楼特展厅
内容
为什么越新鲜的鸡蛋越难剥?为什么辣椒会辣到手水果却不会甜到手?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感觉不认识了?人的手心为什么没有汗毛?……大家是否也时常冒出这样一些问题?它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,但你却一时回答不出来,常常还没来得及去寻找答案,便随着好奇心的消退,这些问题又慢慢地被忽略了。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,只...【详细】
当前位置:

为什么新鲜的鸡蛋壳难剥?

1、什么决定了鸡蛋的可剥性?
      一枚鸡蛋的可剥性:一是剥去全部壳所需花费的时间;二是剥出后的蛋外观是否光滑完整。
      决定一个鸡蛋好不好剥的最大关键在蛋清上,越新鲜的蛋越难剥,在冰箱里放了7~10日的蛋来做煮蛋最完美,其中对剥蛋影响最大的当属两个——第一是蛋清的酸碱度,第二是蛋的内容物体积。
      刚产下的新鲜鸡蛋蛋清内蕴含有之前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,因此蛋清略显混浊,pH值约在7.6~7.9,属于相对偏酸。而来到世间后,鸡蛋就能通过多孔的蛋壳与外界交换空气——吸入氧气,放出二氧化碳——其实就是鸡蛋在呼吸。而二氧化碳的散失则提高了蛋清的碱性,使得pH值上升。一般在3天后,鸡蛋蛋清的pH值就上升到9.2附近。21天后则会上升到9.4,最高可以达到9.7。


2、如何让新鲜的鸡蛋容易剥?
      既然直接买老鸡蛋不是我们一般会做的选择,那么当我们要煮新鲜鸡蛋的时候该怎么办呢?写了《食物与烹饪:厨房中的科学与知识》(On Food and Cooking: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)的HaroldMcGee建议往水里加碱,原理和用氨水蒸气熏蛋类似,都是迅速升高蛋清pH值从而让蛋壳变得好剥。在他的书中记载着“半茶匙的苏打粉(碳酸钠)就可以让煮鸡蛋的水碱性增强(不过这样煮出来会加重了鸡蛋本身的硫磺味儿)”。1998年,台湾大学畜产系的苏郁钧则在他的硕士论文《卤蛋品质改进之研究》中也提到:“实验结果显示,鲜蛋以3%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17小时处理,可明显提高蛋白pH值,使蛋水煮后易于剥壳,蛋白表面光滑完整。”
      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方子:煮完蛋以后迅速把蛋捞出,投入冰水中冷却。这方法的原理在于蛋清与蛋壳热胀冷缩系数不同,后者相对而言变化更小些,因此鸡蛋就会收缩得更快且更多,为我们留出足够轻松剥出一枚光滑圆润的鸡蛋的缝隙。
      早在1959年,一名叫Swanson的研究者就写了一篇题为《新鲜煮蛋与壳经处理煮蛋二者剥壳问题之观察》,里面十分精确地提出,只要蛋清的pH值低于8.7则蛋壳难剥,高于此值时蛋壳好剥。他同时也提到,一般只要把新鲜鸡蛋在15摄氏度下放置48小时,pH值即可升到8.7以上。如果特别着急,那么在密闭容器里用氨水蒸气熏蛋10分钟也能使蛋清迅速达到这个pH值。
      在Swanson之后,1961年Meehan等人,1964年Reinke等人也研究了这个问题,得出的“易剥蛋清pH值”也大致都在就8.7~8.9。他们还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易剥蛋的鸡蛋膜结构都显得较为致密,难剥蛋的鸡蛋膜则结构相对疏松。
      此外,鸡蛋在贮藏过程中也会通过多孔的蛋壳逐渐散失一部分水分。因此同样大小的新鲜鸡蛋总是比较重一点。当放在水里时,最新鲜的鸡蛋都会下沉,而老鸡蛋有时会悬浮起来。水分散失直接造成了鸡蛋内容物体积变小,这就给蛋清与壳之间那个气室扩展了空间,并且在内外膜间形成了微小的缝隙——这自然也有助于我们剥鸡蛋。